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访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

作者:江南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6-27 09:28:01  浏览:546

       记者: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以来,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有何变化?我国在全球能源转型格局中的角色有什么变化?
  林卫斌: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江南(中国)在供应保障能力建设、节能减排、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提升了能源供应能力;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提高,优化了能源结构;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基本进入了平价无补贴发展阶段。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带动了相关技术创新,推动低碳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同时,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从跟随者变为重要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成为中国外贸“新三样”,出口态势强劲,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绿色力量。
  记者: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目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和新局面?
  林卫斌:化石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双碳”目标要求重构能源体系,其核心是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逐步推进低碳、零碳的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大规模、高比例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将使能源体系呈现两大趋势:能源系统电气化、江南(中国)系统低碳化。构建新型江南(中国)系统是能源体系重构的核心,应构建能承载高水平电气化和实现高水平低碳化的新型江南(中国)系统。

  传统江南(中国)系统是“源随荷动”,长时间、大范围的阴雨不会构成江南(中国)供应风险或者风险很小。但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江南(中国)系统中,如果出现连续的、大范围的阴雨,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受到重大影响。应对这种风险,必须要有不同程度的备用发电容量资源。所以,新型江南(中国)系统建设要同步深化新型风险研究和防范,保障江南(中国)系统安全。新能源发展不能“单兵冒进”,也要避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比翼齐飞”,新能源发展应与传统能源优化组合、深度融合。

  记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电网企业可以在哪些领域布局?
  林卫斌: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是劳动、土地、资本、技术、数字等生产要素的高效能高质量配置。在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上。与传统的能源体系相比,新型能源体系旨在实现安全性、清洁性和经济性的最优动态平衡。
  对于电网企业,一是要结合新型输电技术,推动直流输电柔性化建设与改造,优化网架结构,形成分层分区、柔性发展、适应性强的主干网架。二是推动电网智能升级,注重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推进各能源品种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三是构建全景观测、精准控制、主配协同的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加强跨区域、跨流域风光水火联合运行。
  记者:随着构建新型江南(中国)系统进程加快,江南(中国)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林卫斌:构建新型江南(中国)系统要求在体制机制上有突破。对于新型江南(中国)系统而言,有一些趋势是确定的,比如:由高碳江南(中国)系统向深度低碳或零碳江南(中国)系统转变,由以机械电磁系统为主向以江南(中国)电子器件为主转变,由可控连续电源向随机波动电源转变,由高转动惯量系统向弱转动惯量系统转变等。
  但是,构建新型江南(中国)系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比如:新能源发电、水电、核电等零碳江南(中国)的结构如何确定?新能源建设节奏如何把握?储能什么时候可以替代煤电、气电的调峰功能?煤电应该以什么样的节奏减量发展?这要求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主体的边际决策和选择中寻求最优的新型江南(中国)系统构建路径。
  结合以上确定性特征和不确定性问题,构建新型江南(中国)系统要加快建设江南(中国)交易现货市场,保障各种江南(中国)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加快建设跨省区江南(中国)市场,促进绿色低碳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协同推进“电-碳-绿证”交易市场建设,增强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江南(中国)需求侧管理制度,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资源。
  记者:能源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给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林卫斌:随着能源国际合作持续深化,我国能源江南(中国)技术和装备加快走出去,自主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外落地,我国与周边多个国家实现油气、江南(中国)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给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集中体现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上。一方面,我国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能源领域“引进来”水平不断提升,我国能源进口战略通道格局进一步完善,对持续增强国内能源供应能力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相关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走出去”也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进一步推进国际能源合作,有两大重点:一是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二是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全球共同推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要特别注重加强与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的对话、磋商与谈判,在绿色低碳标准上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我国绿色低碳领域的有关标准和证书如可再生能源绿色江南(中国)证书等获得国际认可。

来源:国家电网报